五角大楼一声令下,遍布全球的数百名美军高级指挥官同时收到一道“极不寻常”的指令:立即集结。 这一罕见举动发生在2025年9月25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向美军在全球驻扎的高级指挥官发出紧急召集令,要求他们下周初前往弗吉尼亚州的一个海军陆战队基地集结。 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公开表示需要“修理”印度、巴西、瑞士等国家,这些国家都在做出“损害美国利益的事”。 而在亚太地区,美军正加紧维修中心的建设,并重修二战时期的基地。 美国的一系列动作显示其正从军事、贸易、科技多领域对华施压,而中国已通过金砖合作机制、贸易反制、外交斡旋等方式展开应对。
美国政治正面临两个即将在几天内发生的“历史性时刻”。 首先是特朗普政府可能于10月1日因预算问题陷入停摆。 由于众议院一直未批准政府预算草案,除非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说服民主党议员支持预算,否则政府将停止运转。 第二个时刻更为引人注目。 五角大楼发布了全球召集令,要求美军全球高级将领于9月30日齐聚美国本土开会。
这次集会规模之大令人咋舌——目前美军约有800名将级军官,分布在全球数十个国家,而此次参会总人数可能超过1000人。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肖恩·帕内姆确认了这一消息,但拒绝提供更多细节。 这种保密程度在美军高层会议中并不常见。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赫格塞思的指令适用于所有担任指挥职务、军衔为陆军准将及以上或海军同等军衔的高级军官,以及他们的高级顾问。
展开剩余79%美军此次紧急集结的背后,是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国防部改组计划。 多名知情人士透露,赫格塞思此次召集会议旨在阐述特朗普政府将国防部改为“战争部”的计划,并制定新的军人标准。 赫格塞思将在30日发表简短讲话,主题围绕“军事标准”和“战士精神”,预计讲话时间不会超过1小时。 白宫官员表示将扩大演讲视频的传播影响力。
一些国防官员形容会议相当于“把马儿牵回马厩并加以驯服”,高级将领们正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被降职或被解雇的情况。 今年5月,赫格塞思已下令将全军四星上将和海军上将的数量减少20%,最近几个月更是解除了十多名高级军官的职务。
在发布全球召集令的同时,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也在加紧进行。 五角大楼决定在印太地区建立多个军事维修中心,参与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菲律宾等5个国家。 这些维修中心旨在为美军的全球关键作战平台提供后勤保障,打造区域内的维修网络。 美方不仅是想要解决目前存在的维修困难问题,更是要拉紧对中国的“包围圈”。 美军还加速对二战期间的重要基地进行修复。
位于第二岛链的提尼安岛基地正在重新整修,以便能够重新容纳战机。 提尼安岛在二战期间曾是美军战略轰炸机对日空袭的出发阵地,向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的B-29轰炸机就是从这里起飞。 自1947年以来,这里的基地被关闭并逐渐荒废,直到2024年美军才开始重新整修。 美军军事人员手持砍刀和GPS设备,在天宁岛茂密的树林中前行,他们的任务是根据20世纪40年代的黑白图像和地图,标记出机场跑道的边界。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数小时前公开表示,有些国家正在贸易上对美国形成威胁,这些国家需要被“修理”,比如印度、巴西、瑞士。 美国已对巴西和印度实施了高达50%的关税。
特朗普还将关税与巴西内政挂钩,要求巴西最高法院暂停对前总统博尔索纳罗的审判。 对中国来说,美国刻意避免在贸易威胁中直接点名中国值得关注。
这很可能是因为中美仍在进行贸易谈判,美国希望中国在稀土等关键资源上做出让步。 中国已迅速作出反应,表明支持受美国关税影响的国家。 中国外长王毅在与巴西总统顾问阿莫林通话时表示,中国“坚决支持巴西捍卫主权、利益和发展权”。 王毅将美国关税描述为一种恐吓行为,并强调中国将始终与巴西站在一起保护其权利。
同样,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也表达了对印度的支持,批评美国对印度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称美国为“霸凌者”,并强调“沉默只会助长霸凌者的气焰”。
王毅外长在访印时提出“两国是伙伴不是对手”、“不让分歧变成争端”等理念,为中印关系“正常化”定调。
中国还积极推动与巴西、印度等国的合作,共同抵抗美国的单边主义。 这种合作不仅体现在贸易上,还体现在国际组织中的协调,如金砖组织和上合组织。
在科技领域,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向台湾提出半导体产能“五五分”的构想,即美台各自生产一半芯片。
”他接掌商务部时,美国本土自制芯片仅占2%,其离任时的目标是提升至40%。 这一目标需要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并建立完整供应链。 卢特尼克声称,“五五分”需要大量沟通,但这是美国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岛内网友对此有大量留言,有网友指出“一开始强迫台积电去投资,后来追加三个厂,现在又要五五分……最后掏空台积电变美积电? ”还有网友说,“美积电生产50%高阶芯片,这种产能不但可供美国自用,甚至还有余量可供外销,台积电存不存在对美国已经没有多大意义,甚至台积电消失了,美积电反而可以垄断市场”。
中美贸易关系在经历剧烈波动后出现短暂缓和。 2025年4月,美国一度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达145%的额外关税,引发中方强力反制。 此举令价值约6000亿美元的中美贸易近乎陷入停滞,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 5月中旬,中美在日内瓦举行了新一轮高级别经贸磋商,这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中美经贸团队的首次面谈。
会谈取得了积极成果:双方同意暂时搁置争端。
然而好景不长,贸易局势很快又生变数。 5月28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新一轮关税征收违宪,但不到24小时后,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批准特朗普政府的紧急上诉请求,叫停此前裁定,使得被判“越权违宪”的关税政策迅速恢复执行。
面对持续不断的贸易风波,中美产业链上的企业开始各寻出路。 一些中国跨境卖家通过注册美国公司实现“前端本地发货、后端海外生产”的新路径,避开直接征税风险。 越来越多的卖家借助香港或新加坡公司作为“中转公司”,降低直接与美方贸易中被抽查或被征税的概率,享受香港无增值税、无资本利得税等政策优势。
中国国内企业也在加速市场多元化布局。 2024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已经接近半壁江山,中欧班列开行量有所突破。 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形成了双循环的战略支点。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接近70%,消费市场成了稳定器。
美军重建天宁岛机场的举措反映了美国战略思维的转变。 几十年来,美国并不需要这座机场,而是把军力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型空军基地。 然而现在美国担心,一旦发生冲突,中国的火力可以覆盖这些相对知名的美军基地。
而面对美国的多重攻势,中国正在通过巩固与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关系,构建更加多极化的世界秩序。 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的表态清晰表明了中国立场:“沉默只会助长霸凌者的气焰”。 这场大国博弈的未来走向将取决于各方的战略智慧与应对能力。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发布于:天津市